六大未來產業,不得不說的湖北!
摘要:當“十五五”藍圖鋪展,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氫能與核聚變能、腦機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動通信(6G)六大未來產業被寫入國家戰略。《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打造新興支柱產業,加快前瞻布局未來產業。
當“十五五”藍圖鋪展,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氫能與核聚變能、腦機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動通信(6G)六大未來產業被寫入國家戰略。《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打造新興支柱產業,加快前瞻布局未來產業。
在這場關乎未來的戰略競逐中,湖北早已“先手落子”——從實驗室里的“首臺套”突破,到生產線上的規模化量產;從頂尖人才的“雁陣集聚”,到產業鏈條的“閉環生長”,湖北正以硬核實力,在六大未來產業賽道全面起勢,穩穩搶占下一個五年先機!
量子科技:造出中國首臺100+比特量子計算機,筑牢應用前沿陣地
量子科技,被譽為未來產業的“皇冠明珠”,而湖北早已在這條高賽道上落子“先手棋”。
這里誕生了我國首臺鈣離子光鐘,實現105億年偏差不到一秒的超高精確度;自主研發的600M核磁共振波譜儀,填補國內空白,徹底打破國外壟斷;國內首臺“100+”比特原子量子計算原型機——“漢原一號”率先發布,標志著我國量子計算邁入新階段;量子安全藍牙耳機、電腦等民用產品已走入千家萬戶,為信息安全筑牢“量子盾牌”……
40余家量子相關企業齊聚湖北,產品技術徹底擺脫“跟蹤模仿”,邁入從源頭創新到產業生態構建的全新階段。全省量子科技領軍人才的數量與質量,均位居全國前列。
作為我國量子精密測量領域的重要策源地,武漢還是國家量子通信骨干網絡的關鍵節點,被納入“未來信息”重點發展計劃。湖北省、武漢市先后出臺加快發展量子科技產業三年行動方案,力爭用三年時間,打造全國量子科研高地與產業高地。

生物制造:3項入選國家首批名錄 多款領跑全球市場
看園區布局:全國綜合實力第二的生物園在光谷崛起;“中國微生物第一城”和綠色原料藥生產基地在宜昌加快建設;全國未來食品產業高地在荊門加速成型;高端酶制劑特色產業基地在十堰初具雛形。
看產品實力: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安琪酵母、人福集團、宜昌東陽光等一批龍頭企業領跑,酵母提取物、硫氰酸紅霉素、黃體酮等產品全球市場份額第一;胰島素全系列、PHA生物可降解材料等10余項產品全國第一。全省更有3類產品入選國家首批生物制造標志性產品名單。
從“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孵化—中試制造”全鏈條創新矩陣的構建,到“生物資源—研發轉化—產業應用”閉環的打通,湖北正用“細胞工廠”重新定義制造業。

氫能與核聚變能:國內首個氫能倉庫建成 “人造太陽”氘氘聚變研發加速
能源革命,是未來產業的底層支撐。湖北展現出“資源+技術”的雙重底氣。
氫能方面,大冶廢棄礦山變身國內首個氫能倉庫,年產綠電4億千瓦時,年減排22.78萬噸二氧化碳;全國首條常態化規模化氫能示范線“漢宜”高速氫能示范線累計消納氫氣160余噸,實現減碳超1600噸。
核聚變能方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磁約束氘氘聚變中子源預研裝置”獲批在光谷科學島建設,將在人類探索終極能源的科學研究中發揮重要作用。
湖北手握氫能發展的“先天優勢”:三峽集團、武鋼氣體等企業筑牢技術根基,中韓石化等企業年產工業副產氫達50萬噸,為全省產業發展提供穩定“氣源”。按規劃,湖北力爭到2027年將武漢市打造成為全國重要的氫能裝備中心、氫能樞紐城市。
目前,全省氫能產業產值已突破千億,眼下,湖北還在聯通“湘鄂贛”和“鄂川渝”,建立跨省氫能合作機制,構建“氫化長江”產業長廊,讓氫能之火,照亮綠色未來。

腦機接口:全國首個腦機接口醫療服務價格發布 鍛造醫工交叉“最強大腦”
武漢同濟醫院華中首個腦機接口專病門診每天定時開診,用“讀腦”讓腦卒中偏癱患者重新邁步行走;武漢協和醫院完成全國首例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高通量腦機接口臨床手術;湖北發布全國首個腦機接口醫療服務價格,為臨床應用鋪路……
當科幻照進現實,腦機接口連接起大腦與數字世界。湖北正從“醫療剛需”切入,快速打通產學研鏈路,讓患者用得上、用得起。
應用的背后,是硬核技術支撐——有創、無創、半創三種技術路線協同并行;電極、芯片、算法、臨床無縫銜接。衷華腦機六萬五千通道的雙向腦機接口芯片打破了純技術層面的“天花板”,依瑞德集團的經顱磁刺激儀市占率連年排全國第一,累計服務患者超1億人次。
依托中國光谷腦科學產業基地,武漢集聚電極器件、設備研發等上下游企業,形成產業集群效應,向著全球腦機接口技術創新與產業化標桿城市邁進。

具身智能:占據86%市場 湖北建成全國最大人形機器人專業訓練平臺
賽場上,全球首屆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上,湖北“光子”機器人斬獲首金!生活里,從工業機器人到服務機器人,鄂產人形機器人組團“開工”,在電力巡檢、醫院導診、養老陪護等多元場景順利“入職”上崗。全國最大人形機器人專業訓練平臺在湖北建成,成為無數機器人的“黃埔軍校”。
10位機器人相關領域院士、33所開設人工智能專業的高校、3萬余名相關人才,為具身智能提供最強腦力。高端裝備制造基礎結合光電子信息的傳感、算力技術支撐,助力湖北自主移動人形機器人占據全國86%市場份額。

第六代移動通信(6G):全球首個6G系統樣機亮相 搶跑“下一代網絡”
在5G網絡建設和應用上占據優勢的湖北,正將目光投向6G,以“通信+航天+海洋”的跨領域協同,在這場“未來網絡”競賽中搶先站位。
全球首個“6G系統樣機”亮相,攻克了天線功耗、體積和成本的瓶頸,被視為未來大規模商用的前奏。作為全國信息通信行業三大領軍企業之一,中國信科總部位于光谷,已布局20余項6G關鍵技術,主導制定了20余項國際標準。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低空無人機、養老機器人等未來裝備,都能用上鄂產6G通信解決方案。
龍頭引領之下,湖北正聚集省內產學研用各方資源,共建自主可控、開放共贏的6G產業生態,已形成龍頭企業強、技術優勢多、產業底子厚、生態環境優的先發態勢,有望成為全國6G技術創新策源地和產業發展高地。

荊楚謀遠,未來可期
從實驗室的樣機到生產線的產品,從單點技術突破到全產業鏈協同,湖北以科教底蘊為根、政策扶持為翼,在六大未來產業領域全面起勢,在這片創新沃土上正書寫著“未來產業看湖北”的新篇章。
監制:洪燕
編審:田園 康耀方 尚大原 李桓
記者:楊旭琿
美編:邱方蕾 王思思
(責任編輯:成雨靜)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3451號